蚌埠新聞網記者 周芳林 文 通訊員 鄭向陽 馬 娟 圖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事關廣大農民根本福祉,事關農民群眾健康,事關美麗中國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薄耙掷m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打造美麗鄉村,為老百姓留住鳥語花香田園風光?!薄耙永m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重點抓好改廁和污水、垃圾處理?!?/span>
近年來,我市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切實提高了農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今年以來,我市累計清理農村生活垃圾4萬余噸、村內溝塘3346處,全市以環境整治為主的公益性崗位9000余個,約31.5萬人次參與清潔行動,農村“顏值”蹭蹭往上漲,文明新風撲面而來。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好的農村人居環境,最關鍵的是要住得‘舒服’,記得住‘鄉愁’?!苯Q笫鞘形h校講師,在縣干班、青干班等多個主體班次主講《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現場教學:垃圾處理的綠色轉變》等課程。近年來,關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方面,他進行了不少研究和探索。
村莊處處有風景
村民居住更舒心
每年的寒暑假,都是江海洋“下鄉”的旺季。
翻開江海洋去年的工作記事本,5月去五河縣大新鎮、臨北回族鄉調研美麗鄉村建設,6月赴懷遠縣北淝河調研水體治理,7月調研沱湖周邊水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8月去固鎮縣觀察水體環境修復情況……他說,只有貼近農村,才了解它,才知道村民的真正需求,研究出來的“理論”,才更有“人情味”。
在市委黨校,江海洋的辦公桌上,擺放著一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本問題》《論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書籍,有些地方做了詳細的讀書筆記。
“鄉村是中國人的根,有美麗鄉村,才有美麗中國?!苯衲?0歲的江海洋,從小生活在農村,對農村有著深厚的感情。每次下鄉走訪調研,都備感親切。他說,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實現農民安居樂業和人居環境整體改善的基礎,也是實現鄉村“生態宜居”、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
2018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要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從農村實際出發,重點做好垃圾污水處理、廁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全面推開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廁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為重點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分類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接續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談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對鄉村振興的重要意義,江海洋感慨頗深。
水光瀲滟的村莊。
黨的十九大以來,蚌埠在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方面取得了諸多成就。江海洋告訴記者,近年來,蚌埠持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村容村貌整體提升,使人居環境整潔有序。不少村莊發展鄉村旅游,村莊處處有風景,村民居住更舒心。龍亢鎮黃洼村、申集鎮大董村、王莊鎮釣臺村等,環境都很不錯,而且有自己的地域特色,讓人來了就不想走。
堅持務實有效
更是一場持久戰
“好了就想更好,有些農村的人居環境,還有進步空間?!苯Q笳f,他調研時發現,有些村莊雖然有垃圾桶、垃圾池,但村民精準投放垃圾的意識不強;部分村莊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未正常投入運行,河道管護人員對河道清理不徹底,禽畜糞便隨意排放、丟棄等現場依然存在。他建議,把有條件的、距離城區較近的鄉村垃圾收集、清運、處理等,納入城區一同規劃和治理,城市建設反哺農村。要堅持全民參與,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
在江海洋看來,農村人居環境的切實改善,需要多方利益相關者的廣泛參與,但是農民作為治理主體,應全過程參與,承擔主體職責。以農民喜聞樂見的方式廣泛宣傳,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并逐步推動其生活方式的良性轉變。建立完善工作協調機制。治理工作的開展和環保項目的推進涉及到多個部門,應根據工作的需要制定分工明確、部門聯動的協調機制推進工作,發揮整體效益,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讓鄉村成為充滿魅力和希望的一方熱土,不僅是一場攻堅戰,更是一場持久戰。
江海洋建議,要堅持建管并重,建立全過程監督與評估機制。針對可能存在的重建輕管現象,建議采取第三方參與模式,對利益相關者行為、治理成效、滿意度調查、問題反饋等方面全面考察。逐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體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工作走向標準化、規范化、常態化。
在鄉村規劃和建設上,推動以綠色低碳為導向的村莊規劃和村居設計建造,杜絕大拆大建,探索綠色農房建設方法和技術。在農業生產上,加強新型農業技術運用,逐步減少和控制化肥、農藥、地膜的使用量;合理發展農村生物質能源產業,充分利用秸稈、農村有機垃圾等廢棄資源;推廣干清糞、暗管收集輸送糞污、固體糞便靜態好氧堆肥等畜禽糞污處理工藝技術等。
“要堅持務實有效,堅決杜絕為整治而整治的形式主義?!苯Q笳J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一切要從農民需求出發,因地制宜、因事制宜,為農村解決問題,給農民帶去實惠,同時,還應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專職力量和加大專項資金投入。
關注蚌埠發布微信
關注蚌埠日報微信
蚌埠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允許 請勿復制或鏡像
皖ICP備07008681號-1 皖網宣備070018號 皖公網安備34030002000168號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舉報郵箱 bbrbs@bbnews.cn 舉報電話 (0552)4017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