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聞網記者 李茂峰 通訊員 吳園園 文/圖
一名醫生、一名駕駛員、一輛救護車與另一頭等待急救的人們牢牢相系。在疫情的危潮中,救護車更是化身成一條“擺渡生命的船”,而蚌埠120院前急救工作人員便是這船上的“擺渡人”。
聚熱成火,18名隊員筑起堅強“戰斗堡壘”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初,蚌埠120組織18名黨員、團員青年組建了“生命擺渡人”急救先鋒隊,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團員青年的先鋒模范作用,把全體職工緊緊地團結起來,牢固樹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政治擔當,同心協力,排除萬難。在我市疫情較為嚴峻而急救人員不足、急救資源又十分緊缺的情況下,確保了我市疫情轉運綠色生命通道暢通,為我市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作出了積極貢獻。蚌埠120先后獲得安徽省衛生健康委和省疫情防控應急綜合指揮部辦公室授予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安徽省委、省政府授予的“安徽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安徽省委授予的“安徽省先進基層黨組織” 等榮譽稱號。
蚌埠120堅持黨建引領,以創建“生命擺渡人”急救先鋒隊品牌為契機,立足院前急救工作實際,加強院前急救隊伍建設,全面提升院前急救服務能力。全體院前急救人員高舉“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旗幟,堅持“三個第一”服務要求,做到第一時間接警、第一時間出車、第一時間救治,提高服務質量,錘煉過硬作風,勇當“生命擺渡人”,為人民群眾提供滿意的院前醫療急救服務。
散若繁星,在“雙線作戰”中擦亮黨建品牌
2022年3月以來,疫情再次反撲。蚌埠120高揚“生命擺渡人”急救先鋒隊黨建品牌,用黨旗凝聚人心、用黨建團結力量,堅持“抗疫+急救”雙線作戰,兩手抓、兩手硬,在確保疫情防控的同時,急救不斷檔,服務不松懈,統籌做好疫情防控與院前醫療急救工作。
聚是一團火,散作滿天星?!皵[渡人”急救先鋒隊是一支身先士卒、勇挑重擔、樂于奉獻的隊伍,無論是馳援兄弟地市沖鋒在疫情轉運最前沿,還是奔波在風雨兼程的急救路上,每一位燦若繁星的隊員都在各自的戰場上發光發熱,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生命擺渡人”急救先鋒隊隊員嚴陣以待執行轉運任務。
雖然疫情轉運任務繁重,但是蚌埠120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通過為患者搭建高效、順暢、安全的轉運“綠色通道”,既把“防”的責任履行好,切實落實各項疫情防控措施,又把“救”的職責高質量完成好,確保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4月3日,蚌埠一位主動脈夾層患者病情危重,家屬請求轉運至合肥盡快手術。該疾病被稱為兇險的血管“不定時炸彈”,一旦破裂隨時可能導致猝死。接到家屬呼救后,考慮到當前疫情防控形勢下,交通管控十分嚴格,調度科科長黃毅第一時間與合肥市交警支隊取得聯系,了解到所有外地人員進入合肥必須進行“落地檢”,耗時較長,而對于主動脈夾層患者來說,時間就是生命,在等待過程中隨時可能出現生命危險。轉運刻不容緩!中心黨支部書記何崢嶸迅速與合肥120取得聯系,請求協助。經過緊急協調與溝通,當晚,醫生孟祥斌和駕駛員付康耀在合肥市集賢路高速出口,將患者轉交給合肥120,由合肥120緊急將患者安全送達安徽省立醫院,為患者節約了寶貴的搶救時間,一場守護生命的“接力奮戰”取得勝利。
旗幟高揚,每位黨員都是一顆“螺絲釘”
陳瑞是“85”后中共黨員,也是“生命擺渡人”急救先鋒隊隊長。面對疫情,陳瑞主動選擇成為一顆“螺絲釘”,哪里需要就去哪里,他當仁不讓站在“C位”,帶領“生命擺渡人”急救先鋒隊3個負壓車組一行7人緊急奔赴疫情轉運任務繁重的淮南市鳳臺縣,詮釋了黨員的使命與擔當。他狠抓感染防控,為轉運人員吃下一顆“定心丸”。他晝夜兼程轉運陽性病例,是抗疫前線的急救先鋒。疫情病例轉運,感染防控是重中之重。到達鳳臺后,陳瑞第一時間幫助當地建立了救護車洗消及人員防護服脫摘場所,建立了規范的轉運洗消流程,也對轉運人員的閉環管理、定期核酸檢測提出了要求,有效避免轉運人員的交叉感染風險。隊員們的任務是轉運核酸陽性人員,感染風險非常大。為了讓大家盡快熟悉轉運流程,減少感染風險,陳瑞首當其沖執行轉運任務。由于任務繁重,又地處農村,路途遙遠,完成一趟任務需要幾個小時,他和隊員們回去吃幾口涼透的盒飯,喝點水又繼續出發,連續轉運十幾個小時,經常到凌晨才能返回。去時無畏,歸來無恙。3月30日至4月10日,蚌埠120在鳳臺共計出車78車次,轉運疫情相關人員388人次,經過12個日夜奮戰,圓滿完成支援任務。
雖沒有沖鋒在疫情轉運最前沿,但胸前的黨徽使他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絕不后退,甘做“幕后英雄”。雖然聚光燈鮮少投射在他身上,他卻像上了發條的機器一般,時刻沒有停歇。他就是“疫”線“孤勇者”——蚌埠120黨支部委員、調度科科長黃毅。他是疫情轉運的“中樞神經”。疫情轉運的調度指揮是一項千頭萬緒的工作,既要對上聯絡,又要對下溝通。自3月23日以來,黃毅以單位為家,全鏈條跟進疫情轉運工作,從接到任務、聯系隔離點或定點醫院到病人交接、車輛洗消、閉環管理,在整個疫情轉運工作中,架起上傳下達的“橋梁”。他緊盯每個環節,確保疫情轉運信息“零失誤”!他是有求必應的“疫線保姆”。黃毅時刻跟蹤疫情轉運每個環節,他總是能夠第一時間了解到一線轉運人員的困難和需求。支援懷遠時,氣溫驟降,他連夜為轉運專班送去御寒衣物;最忙的時候大家顧不上吃飯,黃毅就為他們點外賣,確保他們回來時吃上熱騰騰的飯菜。不同的奉獻,相同的暖意,哪里需要他,他就在哪里堅守。夜幕降臨,萬家燈火之時,黃毅仍然奮戰不息,默默無聞細耕自己的“責任田”。沒有豪言壯語,沒有激昂鏗鏘,他用默默的堅守,彰顯了“蚌埠市優秀共產黨員”的責任和擔當。
4月26日,蚌埠120“生命擺渡人”急救先鋒隊隊員黎周斌醫生將兩個幼小的女兒送到母親家中,剛滿3歲的小女兒抱著他不肯松手??粗摁[不止的孩子,他眼睛有些濕潤,即使再怎么不舍,他也還是狠下心關上了車門,奔向了疫情轉運一線。黎周斌的妻子是蚌醫一附院的一名醫生,因工作需要輪轉至發熱門診進行閉環管理,也無暇陪伴照顧孩子,夫妻倆商量后,只能將孩子送給母親照看。在家中,黎周斌時刻扮演著父親、丈夫和兒子的角色,但要執行疫情轉運任務時,黎周斌卻選擇當了家庭的“逃兵”。身為一名有著14年黨齡的黨員,“來則能戰,戰則必勝”的信念指引著他沖鋒在前,無畏逆行。在酒店閉環管理執行疫情轉運任務時,“啟時辰星相伴,歸來夜幕低垂”往往是常態。離家十幾天的黎周斌在面對辛苦的疫情轉運工作時,任勞任怨,勇往直前;然而面對獨自照看兩個孩子的老母親,卻飽含愧疚。老人家已年近七十,膝關節置換術后行走不便,已經到了需要人照顧的年齡,還要接送兩個孩子上下學、照顧孩子們的飲食起居??紤]到她腿腳不便,又操作不好智能手機,為了方便母親接送孩子,他唯一能做的也只是提前預約出租車,讓母親盡量少走路。雖然照顧孩子很辛苦,但是老人家從無半點怨言,與兒子心連心,為兒子守護好“小家”。(完)
關注蚌埠發布微信
關注蚌埠日報微信
蚌埠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允許 請勿復制或鏡像
皖ICP備07008681號-1 皖網宣備070018號 皖公網安備34030002000168號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舉報郵箱 bbrbs@bbnews.cn 舉報電話 (0552)4017493